《东方·汉瑜伽网上课堂》(1——10)讲
《瑜伽的起源与流派》——第一讲
公元前二世纪,东印度婆罗门僧波颠阇利,首创瑜伽派哲学,从理论和实践二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瑜伽观点,撰写了《瑜伽论》,奠定了实践瑜伽的理论基础。
印度瑜伽发展至今,创立了各种不同的功法流派,主要有六大派;即:智识瑜伽、行业瑜伽、敬信瑜伽、赫德瑜伽、罗阇瑜伽和孔荼里尼瑜伽。前三者为理论瑜伽,后三者为实践瑜伽。近代印度瑜伽主要有三大派:
赫德瑜伽(hothayoga)亦称“体瑜伽”、“日月瑜伽”。赫德瑜伽认为人体主要包括,一为精神、心理的体系;一为肌体、生理的体系。把人体本身视为修炼瑜伽的基础。赫德瑜伽主要习练体式和制气法。目前在印度比较流行的大约有八十余种体式。
罗阇瑜伽(Rajayoga)亦称“王瑜伽”、“静默瑜伽”、罗阇瑜伽主要选择了赫德瑜伽体式中的莲花式作为修炼的基本动作,摒弃了其他繁杂高难度的肢体动作。
孔荼里尼瑜伽(KundaLiniYoja)亦称“潘龙瑜伽”孔荼里尼瑜伽推崇气脉学说。认为人体沿脊椎自下而上,依次排列有七轮或七朵莲花。有三大气脉相互交叉连接,构成一个整体。
除此之外还有一派“密宗瑜伽”,在印度、欧洲、美洲盛行。这派瑜伽崇拜性能力,练功之目的主要是提高增强性能力,男女两性配合练习,近似中国的房中术。
自二十世纪初,在古典瑜伽基础上又衍生出一派新的瑜伽术。以近代体操为主,兼取罗阇瑜伽调息、静默功法,形成了现在流行的瑜伽体操,受到广大青年人的喜爱。(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