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
方案一
中药:黄芩、黄连、黄柏、石榴皮各15g,煎取200ml、云南白药1瓶。
西药:7%普鲁卡因10ml,氟美松10ml。
将上述中西药混匀,于晚上睡前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0-15天为一疗程。未愈者可间隔5天再做一疗程的治疗。如经肠镜检查粘膜上无明显糜烂、溃疡者,可不加普鲁卡因和云南白药。
用药指南:本病属祖国医学“湿热积滞”范畴,治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石榴皮有收敛固涩作用、普鲁卡因可解痉止痛,氟美松可脱敏、消肿。保留灌肠可达清热,解痉止痛,消除肠粘膜糜烂、水肿,促进溃疡愈合之效。
方案二
中药:菊花、地榆,十大功劳各15g,苦参、黄芩、大飞蓟各9g,水煎成100ml。
西药:654-2 10~20mg,氢化可的松50mg。
中药煎剂与西药合用,每晚保留灌肠一次。
用药指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治疗多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等。对症状控制仅有短暂疗效,且复发率高,服药时间长,副作用大。中药均为清热燥湿、解毒、止血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有抑菌、消肿、收敛、镇痛,减轻水肿、渗出等作用。加654-2具有解痉止痛,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和减少内分泌作用。本法用药时间短,患者易接受,且无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方案三
中药:锡类散。
西药:痢特灵1.2g,抗炎松75mg。
中西药分别研末加人250ml蒸馏水于盐水瓶中,充分摇匀即成。嘱患者便后或临睡前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次25ml,10次为一疗程(气温偏低时灌肠液须加温。对病变部位较高者,灌肠后宜膝胸位,臀部抬高5至10分钟)。同时,湿热证用白头翁汤合当归赤小豆汤加马齿苋、白芨、炒槐花等。脾虚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用药指南:溃疡性结肠炎是危重病,病因目前不清楚。中医认为属“痢疾”、“泄泻”之类,中西药结合灌肠目的清热解毒,化腐生新。促进溃疡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