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吃药 药物门诊还遭“零挂号”

“医生,我这个药该咋吃?”昨日,一患者对全国首创的省医院药物咨询窗口不“买账”,而是回头找看诊医生咨询服药事宜。医院药师透露称,医院里设置的药物咨询窗口基本鲜有人问津,每日限号10个的省医院药物咨询门诊,甚至出现过零挂号现象。业内人士认为,药物咨询遇冷除了市民对这种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还欠佳之外,与医患间的沟通不到位也有一定的关系。
调查
拿完药患者掉头就找医生
市民洪先生因感冒而到省医院看病后,随即到药房拿药。“这个药每天3次,每次3粒……”虽然药师向洪先生做了很多关于服药的叮嘱,但他在拿完药后,却还是直接转身往医生诊断室走去。“医生,这个药该咋吃我还是没弄清楚,你再给我解释下嘛。”洪先生走到给他看诊的医生面前称,虽然药房的人已经说过每种药的服用方法了,但他还是想再次到医生处确认一下,“医生给我看的病,会更了解该咋吃药。”记者在省医院药房处看到,虽然到此取药的患者络绎不绝,但却鲜少有人主动咨询关于服药的事宜。
昨日下午3时,记者又到了市二医院进行了解,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多小时时间里,20多位先后到西药房取药的市民中,仅有一名女子向药师咨询了一句“药物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其余都是拿完药转身就离开了。
药物门诊遭遇“零挂号”
省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师杨勇称,坐诊医生平均每日会看诊约50人次,其看诊的任务十分繁忙,如果再从中挤出时间给病人解释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其实是在无形中给医生增加压力。“新药不断研发出来,有的药又有很多个不同名字,医生也不能保证完全了解。”他称,很多药物对服用的时间、顺序有着近乎苛刻的规定,一旦方法不正确,患者的症状将很难控制。他表示,医生们可能在繁忙的工作中会疏忽一些服药细节,进而导致药物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杨勇说,虽然现在多家医院均设置了药物咨询窗口或是专门的药物咨询门诊,但实际上却很少有患者会主动找上门,“我院的药物门诊每天是限号10个,每个号仅需3元,但实际上每天却只有三四个病人来,甚至有时还会出现零挂号的现象。”
市民疑惑
吃错药究竟找谁买单?
市民蒋先生称,他在看完病后从来不会咨询药物的服用方法,都只是会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服药。“说明书都写清楚了,没必要把问题太过于细化。”他坦言,繁忙的工作状态下,他根本没空去管服药的水温、时间等细节。
市民李先生说,他拿药之后都是返回医生处询问药物的服用方法,以免发生不良反应,“万一按照药物门诊药师的方法来吃药,身体却出现不适,那我到底该找医生还是药师?”
医师回应
药剂师比医生更了解药物
杨勇介绍说,国外患者在拿药之后基本上都喜欢向药师进行咨询,以确保自己的病能在最快时间内恢复。他称,其实药物咨询窗口或门诊的药师们都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药剂师,比医生更了解药物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我们会根据病人的病情指导用药,包括吃药的时间、水温等等,这样可以让药更大程度发挥出效果。”他称,很多患者在服药很久之后却仍在饱受病痛折磨,不科学的服药也是一大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