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寻医问药  > 疾病自诊
人血白蛋白为何一药难求?
人血白蛋白为何一药难求?

   对于许多命悬一线的患者来说,能否保住性命,取决于一种装在小药瓶里的白药水——人血白蛋白。如此重要的“救命药”,如今在市面却很难买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血白蛋白如此难求?

  A 老人为何去得那么快?

  一天深夜10时许,刘大妈因直肠癌晚期,在山医大二院手术室抢救治疗。手术过程中,病情危急,急需人血白蛋白,但医院没有这种药,医生建议家属自己去买。于是,家人连夜四处寻找人血白蛋白,山医大一院、市中心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全市各大医院都没有这种药,各家药店也没有,有北京的亲戚说能高价买到人血白蛋白,连夜赶回太原送药。第二天一早,人血白蛋白送回来了,刘大妈却在家人的痛哭声中去世了。

  每每回想起不久前老人离去的那一幕,家人都懊悔不已,要是当时能搞到人血白蛋白,老人也许就不会去得那么快。

  对于许多命悬一线的患者来说,能否保住性命,取决于一种装在小药瓶里的白色药水——人血白蛋白。它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而引起的休克、脑水肿、肝硬化、肾水肿或腹水、低蛋白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等病症,是癌症患者及危重病人的“救命药”。然而,如此重要的“救命药”,如今在我省各大医院、药店基本都很难买到。一些病人及其家属四处托关系、找门路,为的就是能获得这么一小瓶药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血白蛋白如此难求?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B 医院到底有没有“救命药”?

  医院到底有没有“救命药”?有。但库存极少。

  市传染病医院药剂科负责人介绍,医院库存少量的人血白蛋白,只能满足极个别的危重病人,绝大多数有临床用药需要的患者只能靠自己解决。

  山医大二院消化肝病科刘大夫说,人血白蛋白是临床用药中的一种常见药,但各家大医院急缺这种药品已有三年多的时间。此前,医院药房对临床用的人血白蛋白还是能满足供应。可现在,如果有病人需要用这种药,医生必须向医院打报告申请,但医院库存量很有限,即便是危重病人,也仅能满足极少的需要。绝大部分人的需要,医院根本无法满足,只能建议患者家属自己想办法解决。记者采访省人民医院、山医大一院、省肿瘤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医院药房好几年都没有人血白蛋白了。

  记者走访我市长城、万民、双鹤等多家正规连锁药店发现,各家药店均是好几年不经销人血白蛋白了。

  C 供需矛盾与价格倒挂

  对于人血白蛋白一药难求的情况,省药监局市场处负责人称:原因有多种,包括医疗界的用药习惯、对人血白蛋白功效的“神化”等等,另外,近几年国家对血液制品严格控制,导致原料紧张、产量减少,供需矛盾因之日渐突出。

  2005年之前,由于采血不规范现象较为普遍,各家制药企业都能获得相对充裕的血源用以生产血液制品。然而,血液虽是生命源泉,但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渠道。自2005年起,全国加强了对采血点的管理,限制了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全面强化了血液制品安全监管,要求每个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厂家收购并严格监督采血过程。采血程序、制药生产流程以及药品检测合格的标准更加严格规范,这些措施使血液制品的使用更加安全,同时也使血液制品产量减少,减少,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据了解,仅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数次调整人血白蛋白的价格。以10g∶50ml规格的人血白蛋白为例,2007年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价格为259元/瓶,同年2月上调为310元/瓶,9月28日再次上调至360元/瓶,此价格一直沿用至今。

  D 亏本生意没法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医药公司而言,实际批发成本已经高于国家限价。

  多家医药公司证实了这说法。一家医药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人血白蛋白货源在全国都紧张,该公司到厂家进货,批发价就接近国家限价,厂家往往还要搭售其他药品,医药公司只能高价批发,否则就会亏本。该公司如果从厂家批发来的人血白蛋白每瓶要500多元,而发票上只能给写360元一瓶。如果要低于国家限价批发,厂家则要搭售500多元一瓶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由于难以赢利,该公司目前已停购该药品。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由于提供给医院、药店的批发价不能超过国家限价,不仅没钱赚反而会亏本,因此医药公司不愿将人血白蛋白销售给医院或药店;另一方面,由于人血白蛋白进价已经接近国家限价,赢利空间小,医院和药店对采购该药品不热心,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各医院人血白蛋白普遍紧缺。而市场需求的存在给一些违规高价销售人血白蛋白提供了空间。

  E 哪里能买到“白蛋白”?

  医院、药店,都买不到人血白蛋白。那么,急于拿药救命的病人该怎么办?

  “你找大夫、护士想想办法,或许能找关系买到!”有经验的患者家属常常会给出这样的建议。

  记者通过朋友介绍,与一位白蛋白经销商取得联系。这位姓窦的男子称,他那里有成都蓉生药业生产的人血白蛋白。每支的价格也要比限定价高出300元左右(10g∶50ml的650元,5g:25ml的350元),而且不讲价,不开票。若非要按实价开发票,名称一栏绝对不能填“人血白蛋白”,若非要以人血白蛋白开票,价格只能填360元。否则被物价部门检查发现,会受到严查重罚。

  记者说:“国家定价10g∶50ml的才360元,你卖650元,也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

  姓窦的药商满脸无奈地说,人血白蛋白上货价就高,按照国家限价根本就进不到货,所以在一般药店和医院都很难见到这个药。

  采访中记者发现,近两三年,我省乃至全国市场的正规渠道均难觅人血白蛋白的踪影,但因这种药品本身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所以,许多个体药商暗地里做着人血白蛋白的生意。由于高价销售人血白蛋白是违规的,所以他们要么不开发票,要么多收少开,以规避检查。消费者因用药救命心切,能买到就是幸运,明知挨宰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F 监管漏洞存隐患

  据物价、药监部门介绍,人血白蛋白,在非正常渠道销售,较为隐蔽,一般不开票,所以监管这种违规销售的行为难度很大。

  市药监人员介绍:真假人血白蛋白从外观上难以鉴别,非正规渠道购买到的人血白蛋白,存在很大风险。因其都不出具票据,为假冒伪劣药品带来市场。2007年,市药监局在我市查获几起贩卖假人血白蛋白的案件,其中有不法分子为牟求暴利,将仅几元钱的氨基酸,经改换包装,打着“人血白蛋白”的幌子,以五六百元的价格出售,还有用廉价的葡萄糖冒充。由于氨基酸、葡萄糖一般属于营养药,不会直接致人死亡,具有非常强的隐蔽性。

  对于上述现象,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称,一般情况下,医院禁止使用患者从院外购买的药品。在货源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应该从严使用人血白蛋白,把该药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但是,现实与此距离太远,患者及家属病急求药的心理,无可厚非,也可以理解。关键是如何保证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正常。

  尖草坪区政协委员范建新认为,国家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控制血液制品的来源,设定人血白蛋白的最高限价,本是为了广大患者能够在规范的价格下,安全有效地用药。但现实中,真正需要用药的患者很少有人能按国家限定的价格购买到品质安全的人血白蛋白,不管是哪种渠道,人血白蛋白的销售价格一般都比国家限价高出很多,高出的这部分费用基本转嫁到广大患者身上,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建议类似人血白蛋白这种紧缺药品可以由政府定向采购,统一调配,专供医院使用,减少中间环节,以解决临床用药紧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