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短期难改供大于求局面
需求赶不上扩产
前几年,我国市场对苯胺的需求旺盛,市场火爆,推动了其价格上扬,从而促使国内许多企业纷纷扩产。2004年,我国苯胺年产能为44万吨;2005年,产能达52万吨,同比增长18.2%。2006年以来,国内苯胺装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增的苯胺装置大量投产,产能快速增加。2006年当年产能达91万吨,同比增长了75%;2007年产能增至118万吨,同比增29.7%。如此一来,增量远远超过了需求,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导致企业普遍开工不足,目前国内苯胺装置的开工率仅为60%左右。
而相对于苯胺产能大量增加的局面,市场消耗量增幅则平缓得多。2004年,我国苯胺年消耗量为38万吨,2005年为49万吨,同比增长28.9%;2006年,消耗量为68万吨,同比增长38.8%;2007年耗量了75万吨,同比增10.3%。到了2008年,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苯胺市场增长乏力,消耗量和上年基本持平。
过剩行情将延续
前几年苯胺市场火爆时其价格也一路走高,在2008年7月达到峰顶,每吨价格为人民币14500元。后来,受供大于求和经济危机等因素影响,自2008年8月起价格就直线下滑,到2008年12月已跌到每吨5000元,与7月份相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二。市场价格低迷不振,给企业经营造成了很大困难。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苯胺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还将延续。其原因在于:
一是国内一些企业先前开工的苯胺装置仍在建设中。如:山东烟台万华公司在浙江宁波建设的年产36万吨苯胺装置,预计2010年建成投产;吉林康乃尔公司二期建设的年产15万吨苯胺装置,预计2009年建成投产。金田企业(南京)有限公司在南京化学工业园新建的年产5万吨苯胺装置,预计2010年投产。有业内人士预计,到2012年, 我国苯胺年产能将达到220万吨,而市场消耗量约为170万吨,装置过剩约50万吨。
二是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市场苯胺需求量未来几年将有所下降,我国市场前几年高速增长的苯胺需求量也会放缓。如:苯胺的应用大户MDI和橡胶助剂前几年产销增长速度很快,近来业内人士纷纷调低了其后市增幅预期;此外,苯胺在医药、染料、农药等领域的需求增幅也将比前几年有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