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药营销进入3.0时代

新
医改方案的公布,使
政策实施的方向更为清晰、更加确定。方案内容丰富,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声音和意见,但具体到普药的市场营销,无疑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笔者认为,伴随着这项政策的公布,普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营销时代。
关于议论多时的基本药物制度,这次的方案比初稿稍作调整,把统一招标、定点生产、直接配送等,修改为“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这种陈述方式是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味道”,但其实质变动并不大。现有医院药品就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但效果怎样,行内人士心里有数;至于是否定点生产,其实企业在招标中标之后,就等于是定点生产了。
在笔者看来,对药企来说,招标采购、选择商业配送商以及如何规定各级医疗终端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等更值得关注。只有未来的实施方案确定以后,企业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否则,企业当前就只能做些战略性的研究和策略性的规划,恐怕进行大的营销调整难度还比较大。
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低估基本药物制度的影响。笔者在《医药经济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曾经提到,方案确定后,看到效果可能要在2~3年甚至更长时间。但这段时间企业不作调整准备,则可能会如“温水煮青蛙”般“安乐死”。
笔者认为,对于普药营销,在基本药物制度的冲击下,未来我们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招标规则
既然方案要求未来的基本药物供应,各省须根据当地情况“公开招标采购”,那么,招标采购的规则是什么?怎么打分?哪些部门、哪些人参与招标打分?是价格优先,还是优质优价,还是两者均衡?如果均衡怎么均衡?对于参标企业有什么导向性的要求?可见,具体的招标办法,将成为普药企业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能深入理解规则,那么,企业就有在竞争中获得更优势的位置,这点毋庸置疑。
第二,医院营销
在基本药物制度下,要做好医院市场,仅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和公开招标中标还是不够。因为用药权力在医生手里,即便是基本药物,也会有较多的药品可以替代,用哪种药还是医生说了算。对于企业来说,基本药物在终端上的应用,仍然存在教育和推广的问题。可能未来中标企业必须考虑上述问题,否则同样会出现中标之后没有销量,被终端淘汰的情况。
还有,当前的基本药物未必是基层医疗终端医生习惯使用的药品。怎么培训医生适当的诊疗方案,怎么培养医生的用药习惯仍然是个永恒的命题。特别是一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独家品种,恐怕工作量更为巨大。
第三,院外推广
实施方案中,要求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全部使用基本药物,但是除了公立医疗机构之外,还有民营医疗机构以及药店系统。对于这类机构,方案中要求药店要配齐基本药物,但药店基本药物价格如何执行呢?平进平出不行,按照招标的进货恐怕也不行,这总不能由政府来补贴吧?这也是个未知数。因此,未来基本药物厂家除了考虑医院的推广外,相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医院外市场也相当重要。
第四,品牌建设
基本药物厂家很多,同质化比较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规模型制药企业、历史悠久的制药企业可能需要加大品牌投入。如何让消费者获得良好的品牌印象,如何获得溢价,也是企业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