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改真正实施后,
药品市场需求规模的提高,必定会给企业带来机会,不少跨国企业已经在
研究第三终端。”诺华中国区
总裁李振福的一席话,或许道出了跨国制药企业在华布局新医改后普药市场的心声。
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国内企业一直在关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而占领国内高端普药市场大部分江山的外资企业显然不甘被边缘化。
有消息指出,今年以来,已经有跨国制药企业在国内三、四线城市的第三终端进行战略布局。那么,本土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本轮普药市场调整中蕴藏的机会?
“非基药”市场仍是主战场
“今年上半年,诺华公司已经开始对包括安徽地区在内的部分县市的第三终端进行并购,其布局的点主要包括县市、乡镇的一些医疗点和一些小的医药流通企业。这件事非常可怕。国内很多的企业对外企的这种举动都不屑一顾。其实外资药企已经看到了新医改背景下的机会和市场了。”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磊如是说。
他表示,当前,业内外都在关注外资高价普药能不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实际上,外企普药是否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并不重要,因为新医改方案已经指出,将来在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并不限于只能使用基本药物,而是允许使用其他药物。在“以药养医”的机制下,仍然还有可能让医生开大处方和高价药,只要有这种现象存在,外企的高价普药在终端的产品驱动及推广空间就仍然会存在。
目前,一种被公认的情况是,依照新医改增加公益性的基调,以及基本药物西药目录收载单方药为主的大方向,高价洋普药最终可能一个都进不了基本药物目录。但即便如此,有接触过外资药企的人士向记者表示,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仍是外企的目标之一,除此以外,跨国药企在积极备战第三终端非基本药物领域的普药市场。
实际上,即便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国内还会存在能够消费得起高端普药的人群,但本土药企在这块市场的占有率偏低。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阿斯利康一直在密切关注并研究农村和社区医疗的发展将给跨国药企带来的机遇,而礼来也在对社区医院进行调查和评估,希望寻找新的机会。种种迹象表明,非基本药物市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依旧将是国内医药市场的主战场。
本土企业束手无策?
有专家向记者表示,此次新医改后,普药市场即将发生的诸多变化当中,最大的变化是马上要进行普药降价。
其次,用药终端的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三甲医院会出现一个结构性“颠覆”,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医院将会出现一个井喷式的增长。另外,外资将加速渗入低端普药市场。
“发改委已经在各省做普药成本调查,针对此次即将实施的降价,外企已经在研究‘如何不降价的问题’。另外,一些跨国药企在两三年前就着手准备新医改后普药市场的拓展,而国内的企业家没有认真去研究和应对这件事情。”一位从事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的专家指出。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不论业内企业还是业界专家均认为,国内本土药企在应对外资药企拓殖普药市场方面显得有些被动。
华南某本土制药企业总经理向记者表示,从单个企业来说,只能根据自己的实力制定相应的举措。“现在自己跟自己都斗得这么厉害,又如何面对外企的进攻?低价拼杀就最能说明问题。大家各自为阵,从来没有抱团应对外企对普药市场的蚕食。”
第三终端营销应变
有分析认为,国内高端品牌药一直被外资所占领,低端普药的利润将可能因为新医改而有所下降,加上外资药企加速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外的普药市场,本土普药企业的生存空间极有可能受到进一步挤压。
中国医保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就此指出,目前摆在本土药企面前的其实还不仅仅是把药卖出去的问题,还亟需在药品营销方面做一些衍生的服务,以提高患者的忠诚度。
“这几年,跨国制药公司已经开始进入我国的三线城市,他们除了把进入社区医院作为重点,针对社区医院专门对医药代表的销售能力进行培训外,还有意识地对患者做用药知识的培训。内容主要是配合医生的治疗,患者自身需做的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其实这些也应该纳入本土医药公司做药品营销的范畴内。”许铭认为。
记者从海南本土某品牌普药企业了解到,该公司已经在第三终端有所动作,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最多只能做到跟外资同步布局,就看谁在这一轮竞争中抢到先机了。”该药企业高管说。
有专家指出,新医改实施初期,“以药养医”的利益链尚未真正掐断,而普药市场扩容依然可期,国内本土药企在忙着考量如何进基本药物目录或是如何不进目录的同时,仍然应该同时关注基本药物市场之外的普药市场,尽早布局。
链接
乡镇农村:跨国药企进军中国诺曼底
近年来,中国医药市场潜力剧增,尤其自2007年医药行业回暖后,跨国企业普遍迎来较大发展机遇,各企业在中国的业绩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在我国大中城市医院用药市场上,外资药企所占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0%以上,而且销售和利润集中度非常高。酝酿多年的新医改方案的出台,给原本在三甲医院过着乐滋滋日子的跨国药企带来了震动。
新医改方案所指引的向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和基本药物倾斜政策,给中国医药行业呈现了一个广阔的基层医疗市场的同时,也使跨国药企的营销观念有所转变,不少外企已经重兵布阵社区等第三终端市场。
★诺华旗下的非专利药子公司山德士新上任的全球CEO乔杰夫在访华期间对媒体表示,2009年,山德士在中国将引进更多非专利药品,同时大力扩展渠道。诺华中国区总裁李振福也表示,跨国制药公司倘要参与中国基本医疗,更多的是在非专利药领域,诺华将会在这方面多加努力。
山德士是全球第二大非专利药公司。2008年,山德士全球销售额达76亿美元,占诺华该年度销售总额的18%。目前,山德士正在有计划地扩大工厂的产能,规划将广东中山市的工厂建设成其在中国的制药生产基地。
★罗氏诊断对中国业务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球水平,达到了40%的年增长率。为了在今后几年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罗氏诊断决定加大对华基础设施和员工方面的投资。
★环境、食品和消费品测试仪器生产商帕金埃默尔公司(PE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obert F•Friel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PE公司预计公司的全球增长仅能维持在4~5个百分点上下,而在中国,公司的业务增长则被定格在两位数上,预计明年全年增长11%~12%。
针对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医院等基础医疗市场,PE公司正在中国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希望简化公司的母婴健康检测设备,推向基础医疗机构。
★飞利浦公司已经就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特点,推出了更加便宜、简化的医疗设备。
★德国企业西门子在陕西省洛川县建立了首个由卫生部负责指导的“新农村医疗示范中心”。西门子方面表示,“西门子新农村医疗示范中心”将被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设备解决方案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典范,在中国农村地区推广。
★“医疗将是2009年IBM重点关注的三个领域。”IBM相关人士对媒体透露,把医疗行业列为三大领域之一,对于IBM还是第一次。IBM如此向医院示好,得益于新医改方案的落实。该方案已明确提出,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据了解,目前,国内医院目前的信息化只是把纸版的东西变成电子版,没有形成真正的共享和信息的流动。
IBM之前开展的《全球CEO调研》中,特别针对医院院长、CEO和CIO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医院方面对信息技术的渴求摆在了整个业务变革中的首要位置,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