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寻医问药  > 疾病自诊
维生素出口风险聚集

在消费市场方面,欧美是最主要的B族维生素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量的65.63%。其中出口主要目的国依次为美国、荷兰、德国、比利时。2008 年,B族维生素的首要市场——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经济迅速衰退,市场需求降低、订单减少,B族维生素出口受到波及,数量和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今年1月份,B族维生素出口数量同比下降了23.02%,金额同比下降了39.95%。

  维生素大类:需求稳定上升

  2008年,维生素类产品出口中,仅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两个商品的出口金额之和就占了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总额的61%,可以说,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涨价带动了整个维生素类产品的上扬。

  市场供需是平衡价格高低的唯一尺度。维生素类产品广泛用于医药、食品添加、饲料添加等领域,并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而呈现出市场需求加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环保部门逐渐加大了对企业节能减排等环保方面的要求,生产企业的产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需大于供的情况下,价格自然出现上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就是典型例子。此外,全球性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内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维生素类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

  2008年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北京奥运会。奥运会前夕,启动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奥运行情,客户开始加大采购量,几乎所有产品的出口价格、出口数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奥运会后,客户手里大量存货尚未消化,采购量持续下降。同时,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效应,客户谨慎下单,也是出口量下降的原因之一。仅2008年12月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同比下降了22.93%。其中维生素B12同比下降幅度最大,为97.9%,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2009年年初。

  今年1月份,维生素B12出口数量同比下降93.66%,仍然是维生素类产品中降幅最大的品种,同时,维生素B12出口价格也急剧下跌了 50%,出口价格不到2000美元/公斤,订单明显减少;维生素C同比下降幅度最小,2008年12月份为9.28%,今年1月份仅为0.97%。尽管 2009年年初市场略显疲态,但是由于有签约长单在手,企业从容应对,量价均能保持常态,市场趋于平稳。

  其实,维生素B12基本情况与维生素C类似,目前,我国生产出口的维生素B12占有全球85%的份额,如此强大的优势为什么变成如此被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里面行业自身问题是最主要的。企业间互相猜忌、都想打败对手、独占市场,采取低价竞争,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总之,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升级使2009年维生素类出口面临较大风险。而与此同时,产能过剩,造成国内企业间低价竞争也一直困扰着维生素行业。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整体出口正接近临界线,我出口价格竞争力上升空间已经十分有限,维生素类行业能否持续2008年的风光?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