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肾病是沉默杀手

编者按:据最新统计,目前世界上患肾病的人口已超过5亿,慢性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形势也极为严峻,为了推动全社会对肾病的认识,今年3月8日第二个“世界肾脏日”的主题定为“了解您的肾脏”,且听专家关于防治肾病的呼声。
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万人靠透析生存,并以平均每年8%的幅度增长。而且,慢性肾病发病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遗憾的是,在全球慢性肾病不断攀升的同时,公众对该病的防治知识却普遍缺乏,因此,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为:了解您的肾脏。中国慢性肾病的防治也面临巨大挑战,为此,《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谌贻璞教授,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教授,共论我国肾病防治的诸多问题。
1/10成人有慢性肾病
问:我国目前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如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等是如何分布的,近年来肾病的流行情况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王海燕:2006年5—6月,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进行了北京市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3月8日——第二个“世界肾脏日”公布。此次大规模调查是国内有史以来第一次。目前北京地区的调查和统计已经完成,全国范围其他省市的调查即将开始。
此次调查纳入了北京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近1.4万人,平均年龄46岁。统计结果为,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为1.7%,蛋白尿的发生率为5.6%,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9.3%;这三组患者均为女性多于男性,并且随年龄增长发病数增加;血尿的发生率为3.5%,在小于50岁的人群中,女性多见。本次调查显示,慢性肾脏病的总患病率为9.3%,就是说,每10个成人就有一人患病。在美国和北欧,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6.5%—10%,而我国已经达到9.3%,如果按此推算,我国慢性肾病患者总数已达到1.21亿。其中1%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那么每年用于肾脏替代治疗的费用为121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政府2004年健康总预算的60倍!在美国,慢性肾病的知晓率为41.3%,新加坡为10.3%,我国香港地区为29.4%,然而我国内地仅为8.7%,即呈现“高患病率,低知晓率”的状态。
从2001年到2006年,无论是血透、腹透,还是肾移植的患者数量都增加了11%左右。目前全国有肾衰竭患者约6万,每人每年大概需要的花费是10万元,所以每年用在肾衰竭透析方面的花费就达60亿元。
问:目前肾病患者的状况如何?
谌贻璞:慢性肾病患者一旦达到终末期,就必须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移植等肾脏替代疗法,然而这些治疗的费用是很高的。1999年,我国接受肾脏替代疗法的人数比例是33.16人/百万人口;2005年,这个比例达到45人/百万人口,但是还很不够。整个亚洲的平均水平是55人/百万人口,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是240人/百万人口。由此可见,肾脏替代疗法对国家及患者而言,经济负担很沉重,而这个经济负担又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
肾病是沉默的杀手
问:肾病的进展和别的病相比,有什么样的特征?很多人一发现就是尿毒症期了,这是为什么?
王海燕:2004年,我们对205名医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病患者首次就诊时肾小球滤过率水平轻度异常者不到1/3,2/3以上的人肾功能已经明显不正常了,而1/4的患者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
这是因为,肾病开始时通常没有症状,当肾脏功能的破坏大于75%时,患者才会出现贫血、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高血压、口中有尿味、皮肤发暗和头发焦枯等。这时人们才会去医院看病,但往往又不知道该去看哪科,胃口不好的看消化科,贫血的去血液科,很少有人想到是肾脏出了毛病。因此,很多肾衰病人都走过误诊、漏诊的弯路,等到肾内科就诊时,往往肾脏剩余的功能不到正常人的5%,最终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其实,肾衰的发病并不是突然的,只是患者没有在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