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系统掌握从孩子出生至学龄前科学育儿方法
1岁至3岁喂养指南
首先,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它乳制品,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其次,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第三,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膳食;第四,在良好环境下规律进餐,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第五,鼓励幼儿多做户外游戏与活动,合理安排零食,避免过瘦与肥胖;第六,每天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第七,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第八,确保饮食卫生,严格餐具消毒。
在此年龄段的宝宝需特别呵护。孩子的身体发育迅速,需要吸取许多营养物质,但是他们的胃肠还不够成熟,消化力也不强,咀嚼能力有限,故应增加餐次,供给富有营养且清洁卫生的食物,食物的加工要细又不占太多空间。每日供给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不少于350毫升,注意供给蛋和蛋制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类、加工好的豆类以及切细的蔬菜类。有条件的家庭,每周给孩子吃一些动物血和海产品类食物。要引导和教育孩子自己进食,每日4-5餐,进餐应该有规律。吃饭时应培养孩子集中精神进食,暂停其它活动。应让孩子每日有一定的户外活动。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导
4岁至上学前宝宝家庭喂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3-5岁的孩子,有的进入幼儿园,他们活动能力也要大一些,除了上面照料幼儿的原则外,食物的品种应多种多样,份量要充足,并且逐步让孩子进食一些粗粮类食物,引导孩子有良好而又卫生的饮食习惯。成人食物和儿童食物是有区别的,例如酒类绝不是孩子的食物,成人人为可用的“补品”,也不宜列入孩子的食谱。平衡膳食就是对孩子有益的滋补食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让孩子和小朋友共同进食,以相互促进食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