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倡导“共同参与消除麻疹乙肝” 提醒家长届时带孩子去种疫苗
4月19日—25日是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主题是“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参与。”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有计划的预防接种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另一类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它疫苗。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经济的防病方法。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以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自费疫苗有:乙脑疫苗、流脑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甲肝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以及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等。
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具有“变异”特性,容易造成流行和大流行,且易并发如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肺炎等疾病。致死原因常见于并发症,特别是小孩、老人和体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根据中国流感的监测资料,结合全球流感疫情变化的形势,以及今冬天气干燥、气温偏高的不正常天气现象,我国不能排除在流行季节局部地区暴发流感的可能性。
乙型肝炎 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我国是世界乙肝大国,病毒性乙型肝炎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群中有60%的人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0%,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乙肝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全国每年约有70万新生儿由于母亲为HBV携带者而被感染,乙肝可发展成为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流行性乙型脑炎 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多在夏秋季流行,死亡率高,可继发严重的后遗症,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甲型肝炎 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损害为主的重要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此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感染的主要对象为儿童,病人多为轻型,且常呈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