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
1.血液检查 红细胞总数和血球压积增高,白细胞数可达15~60×109/L,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增多。血清钠、钾降低,输液后更明显,但多数氯化物正常,并发肾功能衰竭者血尿素氮升高。
2.细菌学检查 采集患者新鲜粪便或呕吐物悬滴直接镜检,可见呈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涂片染色镜检见到排列呈鱼群状革兰阴性弧菌,暗视野下呈流星样运动,可用特异血清抑制。荧光抗体检查可于1~2小时出结果,准确率达90%。
3.血清学检查 抗菌抗体病后5天即可出现,两周达高峰,故病后2周血清抗体滴度1:100以上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其它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杀弧菌试验也可酌情采用。
治疗
本病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辅以抗菌治疗及对症处理。
(一)一般处理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本病列为甲类传染病,故对患者应严密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培养致病菌连续3次阴性为止。对患者吐泻物及食具等均须彻底消毒。可给予流质饮食,但剧烈呕吐者禁食,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重症者应注重保暖、给氧、监测生命体征。
(二)补液疗法 合理的补液是治疗本病的要害,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三)病原治疗 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缩短腹泻期,减少腹泻量,缩短排菌时间。
(四)对症治疗
(五)出院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已6天,粪便隔日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如无病原培养条件,须隔离患者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5天方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