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症状
临床上各型发病预后不一一般分四型:
(1)交界痣:其痣细胞和痣细胞巢主要位于皮肤表皮底层,少数见于表皮与真皮邻界部位。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多见于手掌、足底、口唇及外生殖器部位。表面平坦或者稍有突出,面积常在1~2cm之间,为淡棕、棕黑到蓝黑色,色素分布不很均匀,个别边界不甚清楚。组织病理学特征在表皮与真皮邻接点,可观察到增长活跃痔细胞并与表皮相连,有恶变倾向。
(2)皮内痣:其细胞和细胞巢都聚集在真皮层内。表面光滑,分界明显,面积小于1cm,有呈片状生长者,平坦或稍隆起,偶有成带蒂状或疣状,常伴毛发生长。颜色均匀而较深、为浅褐、深褐黑墨黑色。发生恶变率极低,主要是皮内痣没有活跃的痣细胞。
(3)混合痣:具有皮内痣及交界痣特点,痣细胞团位于表皮基底细胞层和真皮层。由于有交界痣的成分,有发生恶性变的可能。
(4)蓝痣比较少见,儿童期多发,好发于臀部、手背、足背。蓝色是由于存在色素细胞层浅面胶原束光反射而成,多呈良性,恶变者极少。